在青山环抱的革命老区,咸阳市旬邑县有一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人民法庭——马栏人民法庭。
在这里法官干警用脚步丈量公平正义,用云端智慧跨越山海阻隔……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勾勒出“红色铸魂、乡土生根云端赋能”的司法图景,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绽放出别样风华。
走进旬邑县法院马栏人民法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党旗。
近年来,马栏法庭依托红色法治资源,建成了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从“红色热土红旗漫卷、政法传统源头活水、群众领袖百姓至上、赓续血脉公平正义”四个篇章,全景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马栏作出的重要贡献与光辉业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时任关中分区专员公署专员兼新正县县长的习仲勋同志就一起邻里纠纷书写的一份103字的判决书,既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又化解了现实矛盾,还避免了未来风险,被誉为司法文书的典范。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法庭在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创新总结出了“1357”工作法(一核领航——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三维联动——构建“法庭+基层组织+社会力量”三维联动解纷格局,五链赋能——创新打造“预防、排查、化解、反馈、提升”五链闭环工作机制,七心服务——推出七心服务举措),用红色基因为法庭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助推法庭建设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法庭共受理案件91件,调撤案件82件,调解成功率100%。
“法官,我要起诉,王某借我钱到期都一年了,现在还不还……”
“张叔,您先别急,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说”。
今年3月份,马栏镇杨家店村的村民张某来到法庭求助。
“前年王某说他资金周转困难,急着用钱,让我借点钱周转下,一年之后就给我,我二话不说就借给他1万元,可现在都到期一年了还不给,我找了他许多次,他总是避而不见。”张某告诉法庭庭长张英。
案件受理后,法庭干警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查看双方提交的证据,详细了解情况。
考虑到该案系因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矛盾,在当地比较普遍,且原被告又是同村人,法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在村委会先行进行调解。
2025年3月11日,一场调解在马栏镇拉开帷幕,30多个村民现场旁听。
“法官,你给评评理,我当时看他困难,把钱借给他,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他一直拖着不还。”张某讲道。
“不是我不想还,主要我现在一个人要管三个娃,我也知道欠钱不对,但是手头太紧了,一下拿不出来那么多钱。”王某辩称。
……
调解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张叔,您看王大哥也说了,他经济状况确实不好,你们两家平时关系也好……”现场,法官结合法律规定与双方的实际情况,从邻里和睦等角度出发,对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
“我同意分期付款,我想办法一定按期履行!”“只要他守信用,我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最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王某承诺在年底之前偿还完所有借款。
“以前总觉得打官司离我们很远,程序又复杂,今天亲眼看了这个巡回审判的过程,以后遇到事情也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场旁听的群众纷纷表示。
巡回审判中,法官干警们把调解室搭在村委会、设在晒谷场,用“背对背倾听、面对面说理”的技巧,化解了无数纠纷、邻里矛盾。
“马栏镇总面积792平方公里,主要是山区,辖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往返法庭不容易,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群众身边,有助于解决群众诉讼远、诉讼难的问题,让山区群众能更便捷地参与诉讼,也可以通过以案释法开展普法教育。”张英介绍道。近年来,法庭共开展40余次巡回审判,普法覆盖500余人次,让山区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正义”。
“叮——”随着手机清脆的到账提示音响起,家住马栏镇的王某对着手机那头连声道谢:“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这钱要了大半年,可算有着落了!”
一场跨越千里的合同纠纷,在法官的云端调解下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今年春耕时节,在马栏山区承包了几十亩地的王某满心期待地在网上向安徽的李某订购了一台拖拉机,想着靠新机器提高耕作效率。
可收到货后,他却傻了眼——发动机异响不断,犁地时频繁熄火,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满心欢喜瞬间化作焦急和愤怒,王某立即联系李某要求退货退款,但李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只退还了部分货款,剩余货款迟迟不给。
无奈之下,王某向马栏法庭求助。
考虑到李某远在安徽,为减轻双方当事人诉累,快速高效化解纠纷,法庭干警决定通过远程调解的方式处理该案。
当天,法官通过线上平台搭建起沟通桥梁。
屏幕这头,王某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聊天记录和维修单据,诉说着拖拉机故障给自己春耕带来的损失;屏幕那头,李某一再强调“机器出厂没问题,是运输途中损坏”。
“咱们将心比心,您看这机器确实影响了王大哥的生产……”法官一边耐心倾听双方陈述,一边从买卖合同法律规定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
在法官情法交融的劝说下,李某的态度逐渐软了下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云端调解,李某终于同意退还剩余货款。
“当年边区法官背着干粮翻山越岭办案,现在我们云端调解纠纷。”张英感慨道。
近年来,马栏法庭依托“互联网法庭” ,积极引导当事人参与“线上调解”“线上诉讼”,通过线上调解线上开庭的方式共化解各类纠纷100余件,用科技赋能司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口号变为现实,为老区群众架起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司法快车道”。
>>上一篇:陕西商洛山阳:擦亮司法为民“第一窗口”
>>下一篇:以法治“善为”破题 绘就营商环境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