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律师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律所在线 > 正文

“四步闭环”治拒执

时间:2025-09-16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拿回了欠款,多亏了‘预警告诫’机制,被执行人不敢再拖着不还了!”近日,申请执行人贵港市某店负责人在收到被执行人黄某全额履行的货款后,对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连连称赞。这是港北区法院以“四步闭环”工作法打击拒执犯罪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有效破解执行难痼疾,港北区法院聚焦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创新构建“精准筛查—预警告诫—刑执联动—常态治理”四步闭环工作法,通过精准发力、刚柔并济、联动攻坚、长效防控,打出打击拒执犯罪“组合拳”,维护法律权威。

  精准筛查“先手棋”

  港北区法院将系统性筛查作为打击拒执犯罪的“先手棋”,对在办及终本案件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锁定申请执行人多次反映的执行案件,对存在转移、隐匿财产,以及违反限制消费令等法定拒执情形的案件开展初步筛查,提交部门专业法官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研判。截至目前,港北区法院已筛查出拒执线索46件46人,为精准打击拒执犯罪打下坚实基础。

  在申请执行人某银行与被执行人黎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黎某在房屋被依法拍卖后拒不迁出,还以激烈方式抗拒法院强制腾空房屋。初步筛查出这一拒执线索后,港北区法院执行团队结合专题研讨结果,先行向黎某发出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促使其主动与买受人达成协议,依约交付了房屋。

  预警告诫促履行

  “收到这份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联系法院把钱还了。”被执行人黄某在履行完贵港市某店的买卖合同欠款后如是说。这是港北区法院推行“先预告后惩戒”机制的典型案例。

  针对筛查出的线索,港北区法院实行“先预告后惩戒”机制,向被执行人送达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责令其交出被查封车辆通知等法律文书,明确告知其行为可能涉嫌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若仍拒不履行义务将面临移送公安侦查的刑事后果。这种“法律威慑+教育引导”的组合拳,既彰显司法权威,又给被执行人主动纠错的机会,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推动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截至目前,港北区法院已发出预告书35份,促成7件案件主动履行完毕、2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到位金额193.85万元;促使被执行人主动交出被查封车辆8辆,经依法处置后执行到位金额68.86万元。

  刑执联动破僵局

  “没想到转移查封设备后果这么严重,我们现在就配合法院解决问题。”某木业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在被公安机关传唤后,当场表示愿意履行义务。此前,申请执行人丁某申请执行某木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某木业公司私自转移已被查封的设备,收到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后仍拒不配合。港北区法院迅速固定证据并移送公安机关。次日,某木业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即被传唤到案。在执行法官与公安民警对其联合释法明理后,陈某主动与丁某达成和解并付清6万余元款项。

  对于收到预告后仍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港北区法院严格执行“证据固定—移送侦查—审查起诉”闭环程序。截至目前,港北区法院已移送拒执线索12件,联合公安机关促成5件案件执结,执行到位金额2210.9万元。

  常态治理固长效

  为实现打击拒执行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港北区法院将拒执防范深度融入日常执行,构建了长效治理体系。

  ——线索核查常态化。对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执行法官第一时间核查甄别,提交部门法官会议展开讨论,一旦发现涉嫌拒执犯罪,立即启动证据收集和移送程序。

  ——终本预警前置化。对符合终本条件的案件,结案前即发出拒执风险预告,明确告知其若存在拒执行为,仍将面临刑事追责,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部分被执行人“终本即免责”的侥幸心理。

  在申请执行人李某与被执行人杨某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杨某名下房产被依法拍卖后仍有债务未清偿。港北区法院依法查封其名下车辆,并发出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杨某收到预告书后主动交车,配合法院执行。经依法处置,案涉车辆以4万余元的价格拍卖成交,以“真金白银”兑现给申请执行人。

  港北区法院的“四步闭环”工作法,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完整链条,不仅提升了执行威慑力与到位率,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司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原文链接: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9/id/897204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面对拘留仍耍横拒执 狡猾“老赖”被立案追责

>>下一篇:广西高院:组织干警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律师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律师舆情网 lsyq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