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和大家的努力,现在家里老人小孩进出电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近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依托综治中心,联合多部门成功调处一起涉及A小区600余户业主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群体性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困扰业主数年的电梯前室墙砖空鼓、脱落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业主代表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此次纠纷化解既守住了业主的人身安全底线,又为房地产企业纾困减压。
业主维权陷困境:墙砖空鼓存隐患整改争议难化解
现场勘查墙砖空鼓情况
A小区由B公司开发建设,2019年底交付后,业主们陆续发现电梯前室饰面墙砖出现空鼓、开裂甚至脱落现象,“有个小孩只是靠了一下墙,就有一大片瓷砖掉下来”,此类安全隐患让业主们整日提心吊胆。发现问题后,业主持续向物业公司、开发商反映,要求彻底整改。开发商虽对松动或脱落的墙砖进行拆除修补,但“掉一块补一块、一边掉一边补”的方式,让业主难以接受。业主认为商品房存在重大质量问题,要求按国家标准对所有空鼓墙砖拆除重贴;而受房地产行业经济困境影响,B公司表示,若对小区6栋超高层住宅电梯前室墙砖全部拆贴,企业可能面临破产,坚持维持原有修补方式。随着两年保修期届满,新的争议又生:开发商仅承诺修补保修期内出现的空鼓墙砖,但哪些墙砖空鼓发生在保修期内,已无法认定。业主随后向住建、街道、信访部门及12345热线投诉,虽相关部门积极介入,却因矛盾复杂、职能所限,未能有效化解。最终,1栋29层住户每层推选1户业主代表,集资聘请律师并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后,将B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将空鼓墙砖修补至符合国家标准,并承担检测费用。
府院联动破僵局:创新方案降成本现场勘查促共识
港北法院立案庭收到29份起诉材料后,进一步了解到,后续还将有另外5栋楼约160余户业主代表跟进起诉。经审查,法官发现此类案件若进入诉讼程序,需先后对修补范围、方案、费用进行司法鉴定,仅鉴定就需6至12个月,且费用高昂,不仅会延长纠纷解决周期,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为高效化解纠纷,法院决定依托港北区综治中心整合解纷资源,启动府院联动机制——由法院牵头主办,综治中心统筹调度,住建、社区、街道共同参与,组织开发商、业委会及业主代表召开协调会。第一次协调会上,双方就空鼓认定标准、维修范围、保修期责任、维修费用等焦点问题激烈辩论。业主代表强调安全隐患的紧迫性,开发商则道出企业经营的难处。待各方充分表达意见后,法官归纳核心关切,详细阐释相关法律规定、诉讼周期及风险成本,提出关键建议:由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与开发商协商,跳出“纠结空鼓问题”的局限,聚焦“解决瓷砖脱落隐患”,共同寻找安全美观、经济可靠、施工周期短、对业主生活影响小的修补方案。这一务实建议得到各方认可,双方初步达成采用“打钉固定法”修补的共识——该方法可省去空鼓鉴定、旧砖拆除、新砖购置粘贴等费用,大幅降低维修成本,开发商的调解意愿明显增强。但后续谈判中,双方又在“每块墙砖打钉数量”“已修补墙砖是否需补打钉”“维修费用分担”等问题上陷入僵持。转机发生在一次意外后:一名业主小孩被脱落墙砖砸伤入院。法院立即以此为契机,在小区物业会议室召开第二次协调会。会前,组织参会人员到现场勘查墙砖空鼓情况,直观感受安全隐患;会上,法官一方面督促开发商切实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面引导业主理性维权,强调尽快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性。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开发商于2025年11月30日前,采用打钉固定法对单砖空鼓面积超过15%的墙砖进行修补,并明确了修补责任、范围、时间、监督检查及质保期限等内容。
施工队对墙体打钉修补
案例启示:
综治联动聚合力实质性解纷显成效这起纠纷的化解,是港北法院依托综治中心整合资源、府院联动实质性解纷的生动实践。此次成功调处,为群体性民生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联合调处“聚合力”,压实责任促调解。在综治中心统筹下,社区、街道、住建部门与法院形成联动合力,让业主感受到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增强维权信心;同时向开发商传导责任压力,促使其拿出最大诚意参与调解,打破“单方僵持”的僵局。——信息共享“减壁垒”,全流程掌握提效能。纠纷进入诉讼前,住建、街道等部门已介入处理,掌握了矛盾难点、前期共识等关键信息,为法院精准调解提供支撑;而这些部门参与后续调解,能全流程掌握进展,即便调解不成,也可及时开展相关工作,避免矛盾升级。——专业协同“补短板”,依法决策破难题。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在调解中形成专业互补。例如,针对建设工程领域的国家标准争议,住建部门当场释明,及时消除各方疑虑,确保调解方案合法合规、科学可行。
>>上一篇:倾心化解评估程序僵局,平桂区法院获锦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