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群众识诈防诈反诈意识和能力,筑牢防范诈骗的“防火墙”,内蒙古法院针对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精准发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诈普法活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法院
近日,内蒙古高院、呼和浩特市中院、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法院联合开展以“反诈是门必修课 筑牢防线守好责”为主题的反诈宣传活动。
庭审观摩后,法官通过反诈普法课程,重点讲解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和防范措施等。对于学生提问,法官强调,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并鼓励同学们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老师、家长及公安机关联系。课后,干警向学生们发放反诈宣传手册。
活动现场,法院干警化身“校园安全讲师”聚焦学生群体高发的刷单诈骗、游戏充值诈骗、网购诈骗和冒充熟人诈骗等类型,通过短视频解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将真实案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防诈指南”。以近两年发生的真实校园诈骗案例为切入点,拆解诈骗话术套路,解密“引流”“洗钱”等黑灰产业链运作模式。针对学生群体易受利益诱惑卷入“两卡”犯罪的情况,通过结合“大学生出租银行卡、电话卡被判帮信罪”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两卡”犯罪的危害性。引导学生们切勿为“兼职佣金”“小额返利”出租出借银行卡、电话卡及社交账号,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原来诈骗离我们这么近!这堂课让我掌握了‘不轻信、不转账、不透漏’的硬核技能”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说道。校方表示,将把反诈宣传纳入安全教育常态化工作,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渠道巩固宣传成效。
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法院
7月3日上午,新巴尔虎右旗法院组织干警深入社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法院干警向群众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基本特征、常见手段、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引导群众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醒社区老年群众谨防养老诈骗,守好自己的“养老钱”。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现场答疑20余人次。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
近日,锡林浩特市法院干警走进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展“警惕求职陷阱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干警在校园广场、教学楼入口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宣传点位,向过往学生发放反诈宣传手册。手册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兼职刷单返利”“虚假高薪招聘”等高发诈骗类型,提醒同学们在求职应聘、网络消费等场景中务必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图小利而泄露个人信息。“如果一份工作的薪资过高,且要求极低,那你就要提高警觉了”,在互动答疑环节,干警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相关规定,围绕招聘诈骗现状、典型案例及防范要点,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示,此次宣传活动形式生动、内容实用,让大家对各类诈骗手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
来源:内蒙古高院刑三庭、呼和浩特市中院、巴彦淖尔市中院、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法院、新巴尔虎右旗法院、锡林浩特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