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巴彦淖尔市中院联合市监委、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金融监管局、市教育局、人民银行及全市各银行共18家单位召开刑事审判“五个一”创新工作举措座谈会。
座谈会对刑事审判“五个一”创新举措的背景、内涵、目标及实施路径作出详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金融风险防控报告,该报告从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违规风险、犯罪风险、经营风险三方面提出治理建议,从源头降低涉金融机构犯罪案件发案率。
会议指出,刑事审判“五个一”创新工作举措既是提升刑事审判质效的有力抓手,也是增强打击犯罪合力的重要支撑。刑事审判“五个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特别是通过机制建设、风险报告、警示教育等,直接服务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堂课”精准普法,“一报告”预警风险,“一法庭”开放警示,都是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将个案审判效果辐射到社会治理层面的积极探索,体现了“抓前端、治未病”的司法理念。“一套书”提升能力,“一机制”强化协作,着力于统一执法司法证据标准和裁判尺度,直接指向法、检、公的协作配合,旨在打破壁垒,凝聚最大法治合力。全市两级法院要进一步完善公检法会商协调机制,对审理案件中发现的如取证不详细、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及时主动沟通解决,对有争议的法律适用和证据认定问题多开展交流座谈会议,推动源头解决制约刑事审判质效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刑事审判“五个一”创新工作举措
01
“一机制”
建立一个常态化交流会商机制。巴彦淖尔市中院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共同研究刑事司法工作常态化交流会商机制、制定印发了《刑事司法工作交流会商机制的意见(试行)》,通过会商方式解决案件办理过程中积累的疑难、复杂问题,不断强化法、检、公三机关协作配合,形成良性互动。02
“一堂课”
讲好一堂法治宣传课。针对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巴彦淖尔市中院刑事审判庭梳理了电信诈骗案件犯罪手段,针对不同群体,分别编写了进校园、进社区的防电诈宣讲课件,分别为《法眼识诈:大学生必备防诈指南》《法眼识诈:群众必备防诈指南》,发到各基层法院,在开展防范电信诈骗专项普法活动中使用。
“一套书”
编辑一套《刑事审判汇编》。通过系统化整理汇编职务犯罪类案件入库案例及法答网经典问答,编印《行贿罪受贿罪疑难问题案例集锦》《贪污贿赂犯罪法答网精选问答汇编》,力求减少职务犯罪法律适用分歧,为办案机关提供简便易查的工具书;并为规范化庭审流程制定《刑事审判程序汇编(一审)》。
“一报告”
撰写一份金融风险防控报告。聚焦金融犯罪高发领域,如违法发放贷款罪、骗取贷款罪、受贿罪、职务侵占罪等,分析近五年高发的金融机构犯罪案件的态势和特点,从审判实际出发,形成《涉金融机构领域风险防控报告》,向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等单位定向发送,推动行业监管,维护金融安全。
“一法庭”
建立一个警示教育模拟法庭。巴彦淖尔市中院邀请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达到以案示警、以案释法、以案明纪的良好教育效果;邀请大学生、社区群众等旁听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类案件庭审,以真实案例,促使大学生远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电信诈骗犯罪,也为社区群众“守好钱袋子”。
来源: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