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院网讯一份工资,背后承载着一份生活的保障和一个家庭的希望。近日,天长市法院通过先行调解,成功化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担当。
原告瞿某长期在被告经营的砖厂从事烧砖工作。因工作期间被告经常拖欠劳务报酬,瞿某于2024年8月离职。后经多次催要,被告仅支付劳务费26970元,剩余26800元至今未付。为明确债务关系,被告于2025年1月26日向原告出具欠条一张,确认尚欠劳务报酬26800元。期间,原告多次催要无果,遂将其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了案件材料,考虑到该案涉及农民工工资问题,且事实清楚、争议明确,决定优先采取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法官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原告表示自己身患重病,急需资金支付医疗费用和家庭开支;被告认可欠款事实,但近年厂里效益不佳,立即支付存在困难。
针对双方实际情况,法官秉持“情法交融”的调解理念,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同时从情理上引导其换位思考,体谅原告突发疾病的艰难处境。被告逐渐转变态度,承诺3个月内偿清欠款,希望法官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另一方面,法官悉心询问原告身体状况,对原告追索劳动报酬表示理解,安抚情绪,同时告知被告实际困难和还款计划。经过反复沟通,双方达成一致:26800元劳务费分三期支付,于2025年11月底前全部结清。
此次调解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缓解了被告的偿付压力,实现了“双赢”。
>>上一篇:出手伤人拒赔偿 法院调解化干戈
>>下一篇:四次调解化干戈 当庭给付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