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北斗星走不会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从今天起,我们开设“银发法官忆往昔 激励我辈创未来”专栏,10余位老法官、老干警们将以见证者的视角,为我们讲述60年来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西藏法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盛世、奋勇争先,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期洛桑卓玛:西藏首批女法官的回忆
当我们与82岁高龄的洛桑卓玛谈起60年的变化时,她激动地说:“作为农奴的女儿,能够走上新社会,到北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一名女警官到西藏首批女法官,感到十分光荣,由衷地感谢党的恩情。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见证了西藏从法律知识普及程度极低的落后状态到司法体系逐渐完善的转变”。
洛桑卓玛说:“我是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西藏人”。1943年洛桑卓玛出生在山南加查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作为新旧西藏的亲历者,洛桑卓玛成为西藏首批女法官,亲历了旧西藏的苦、新西藏的甜,亲眼见证了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的沧桑巨变。
一、旧西藏是落后、没有人身自由的
回忆起旧西藏,洛桑卓玛说,在旧西藏,大多数人都很穷苦,穷人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给富人干活,称为佃户。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以像东西一样互相随意送人、可以买卖,如果父亲母亲是奴隶,那么他们的子女也是奴隶,也属于父亲母亲原来的主人所有。农奴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旧西藏很落后,没有几栋楼房,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随处可见。交通方式也极为原始、单一,即便像手推车一类的简单工具也极为少见,黄牛、牦牛就是当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二、民主改革照亮人生路
1959年3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废除了腐朽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她也获得读书上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新西藏建设的机会,成为西藏的主人。洛桑卓玛讲述到:“15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西藏,1959年民主改革后,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机会到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学习。1962年,我回到西藏、建设西藏、守护西藏。”
三、一生无悔回报社会
洛桑卓玛毕业回到西藏后,先后在山南公安处、隆子县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到过战争最前线,住到最穷苦的老百姓家,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讲到当时的工作生活环境,洛桑卓玛十分感慨:“那时候高院很穷,办公室就只有一张桌子,办公设备几乎没有,所有工作全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判决书、报告是手写以后交到油印室,再刻蜡纸、油印。法院的交通工具也只有两辆车。1979年住的房子是土坯垒起来的,门也没有,门口是用布挡着,床是用牛皮编的,找不到一个木头结构的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洛桑卓玛办了很多案子,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说起案件洛桑卓玛详细讲述办过的刑事案件中印象深刻的4起案件,分别是1起贪污案、1起奸淫幼女案、1起交通肇事案以及另外一个案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四起案件一、二审中均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问题,她本着对被告人负责的态度,充分运用当警察、法官的专业知识,抽丝剥茧案件,最终宣判无罪,还被告人清白。
四、感恩党的恩情,持续发光发热
1999年,洛桑卓玛从法官岗位退休,退休后的她一直铭记党的恩情、党的教诲,2003年以后,她曾主动担任区高法院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谈到当下生活,洛桑卓玛动情地说,“现在我们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活在没有战争、不受贫穷、生活富足的社会里,幸福安度晚年,非常满足。历届自治区领导对我们退休老干部都非常重视、非常关怀,我们真的是一群很幸福的老人”。
问及洛桑卓玛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期待,她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万分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这个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生活”。作为一名高龄老人,洛桑卓玛现在也在很认真的锻炼身体,期待看见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加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