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有限的司法资源供给与不断增长的矛盾纠纷案件之间,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6月30日,人民法院报以《陕西西安:全周期管理赋能 破案多人少困局》为题,对西安法院着眼矛盾纠纷前端、中端、末端“全生命周期”,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多元化解,提供了破解“案多人少”困境的“西安经验”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陕西西安:
全周期管理赋能 破案多人少困局
记者 许颖 通讯员 韩萌萌 贺涛
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既是新时代司法必须应对的挑战和阵痛,更是机遇和窗口。在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的综合研判和系统部署下,一场案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破解“案多人少”的深刻变革在西安市两级法院全面展开。
碑林区法院法官在线指导金融纠纷调解。
构建“法院﹢社会各界”的专业化、行业化纠纷化解新格局,优化全市法院“1﹢45﹢ 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建设
建立“双轨制”案件分流模式,固定“类案集中﹢要素审理”模式,兼顾快速分流和专业审判;加强数字化建设,完成了司法数据中台的研发和应用
推行“四个最”小切口创新:婚姻邻里纠纷审判“最后一劝”、刑事审判“最后一问”、行政环资案件“最后一评”、庭审结束“最后一送”,以“局部改进”提升“整体效率”,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前端:纵横交织 纠纷源头治理
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进行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对减少涌入法院的潜在案件数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横向上,西安法院不断优化多元解纷模式,在西安中院协同市政府搭建的全覆盖、广合作、全链条府院联动工作基础上,积极构建“法院﹢社会各界”的专业化、行业化纠纷化解新格局。特别是针对矛盾多发、专业性强的领域,加强府院联动,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成立以来受理案件34万余件,调解成功6万余件,标的额45亿元。
纵向上,优化全市法院“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建设。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统筹全市45个人民法庭,在城乡、社区、村组、景区、等设立189个共享司法驿站,总站、工作站、共享驿站协调联动,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
一纵一横间,大量矛盾被源头化解、就地化解,生活中因纠纷而扯断的各种“线头”,被司法的治理智慧细细密密地重新织进社会经纬中,有序运行。2024年,全市法院调解成功案件14.23万件,极大缓解了人案矛盾。
中端:内部挖潜 提升审执质效
2024年3月的一天,西安中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首份!西安法院收到表格化要素式起诉状》,阅读量迅速达到1.8万﹢。
网友对要素式审判如此感兴趣,是西安中院没有想到的。要素式诉状通过表格化、勾选式设计,引导当事人精准填写诉讼要素,降低群众起诉门槛。“今后,我们将对类型化案件大力推广要素式审判,便于法官快速提炼争议焦点,节约法官时间,也就能一定程度缓解案多人少矛盾。”西安中院立案一庭负责人王慧芳说。
为了深度破解案多人少困局,西安中院建立“双轨制”案件分流模式,固定“类案集中﹢要素审理”模式,兼顾快速分流和专业审判,对立案分流的案件进行二次精准分流,并健全了法官考核机制,制定了《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工作量化折算办法》《员额法官“全生命周期”业绩考核办法》等,向管理要效益,让“内部挖潜”更进一步。
同时,数字化建设也给“内部挖潜”插上了“云翅膀”。
西安中院完成了司法数据中台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指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体关联性分析、态势科学化研判、数据多维交叉下钻,实现“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四大类指标的多维实时计算和综合可视呈现,为院党组进行审判质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建设专用的电子卷宗管理中心,全方面服务保障卷宗的管理协调、交接流转、卷宗扫描校核、上传挂接、卷宗存储、卷宗整理、装订归档,并利用国内语音信息技术头部企业——科大讯飞的成熟法庭智能语音技术,将庭审各方发言情况实时转换为文字,将事务性工作集约化、信息化,使法官团队集中精力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审执效率。
“光是庭审智能语音这一项应用,就节省了至少30%的庭审时间。”书记员小田觉得轻松多了。
末端:见微知著 预防类案发生
2025年3月的一天,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法官郑毅刚刚起草了一份判决,但她迟疑了,最终没有选择宣判。
这是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经司法鉴定,系被告刘老太家下水支管道堵塞及防水层损坏,导致原告王某家发生渗漏并遭受财产损失。
想到二人是邻居,如果纠纷处理不好,可能会让小问题变成长期仇恨,加之昂贵的鉴定费、维修费,判决未必是“最优解”,也可能面临“执行难”。郑义便决定在宣判前“最后一劝”。
经过事先充分了解,郑毅给二人算了一笔案外的“人情账”,两人态度渐渐柔和。郑毅又提出解决方案:“咱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我打听过了,小区瓦匠老周你们都认识,他愿意以成本价来修复管道和防水。另外赔偿款和鉴定费,刘阿姨可以分期付,如何?”
双方同意,案件未判已解。十天后,刘老太家管道和防水修好了,她又像以前一样热情地跟王家人打招呼。
西安法院系统推行“四个最”小切口创新:婚姻邻里纠纷审判“最后一劝”、刑事审判“最后一问”、行政环资案件“最后一评”、庭审结束“最后一送”,以“局部改进”提升“整体效率”,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节约司法资源,实质性化解矛盾,避免衍生案件,让缓解人案矛盾有了新的突破口。
同时,由于示范判决对于批量案件具有指导意义,西安两级法院以示范判决加强裁判尺度统一,减少二审案件、衍生案件及类案发生,极大地提升了审判质效。针对供用热力纠纷多发态势,西安中院制定《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供用热力合同纠纷裁判指引》,对案件特点及司法理念进行了全面阐明,并就司法实践中十四个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指导,统一了全市法院裁判尺度,发改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经过持续3年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案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西安两级法院案件增幅连续下降,长期未结案清仓见底、动态清零,案件总量10年来首次下降,为破解案多人少这一普遍性难题提供了“西安经验”。
>>上一篇:【陕西日报】坚持“如我在诉” 推动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