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律师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成功案例 > 正文

楚雄法院:释放“法治力量”守护青少年成长

时间:2025-09-16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让法治意识在稚嫩的心田扎根,成为守护青春的重要课题。近期,楚雄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将法治课堂搬进中学校园,通过普法讲座、责任教育、模拟法庭等多元形式,为青少年筑起抵御风险的法律屏障,让法治精神成为护航成长的温暖力量。

  

  以案释法:让法律条文成为成长“防护盾”

  在大姚县新街镇中学的礼堂里,大姚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余平正用一个个真实案例撕开校园安全的隐秘角落。“曾有学生因模仿短视频实施盗窃,最终承担法律后果……”他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司法保护的条款,融入性侵防范等具体场景,用“故事化”表达拆解“强制报告制度”“刑事责任年龄”等专业概念。当讲到电信诈骗案例时,他特意展示了诈骗分子伪造的“中奖通知”截图,叮嘱学生“任何要求转账的电话都是陷阱”。这场持续两小时的讲座,不仅系统传授了 “遇险要呼救、证据要保留” 等实用技巧,更通过“法律互动问答”让学生明白:“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守护成长的温暖防线。”

  活动尾声,新街镇中学校长将烫金聘书递到余平手中——这位有着20年审判经验的法官正式成为学校法治副校长。“今后每月都会开设‘法官信箱’,同学们的法律困惑可随时投递。”余平的承诺让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这种“法律副校长+常态化普法”的模式,正成为大姚法院深耕校园法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责任界定:为青春成长划清法律“边界线”

  “已满12周岁犯故意杀人罪,经最高检核准也需担责!”禄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李伟在禄丰市第四中学的讲台上,用《刑法》条文为学生敲响警钟。他以“刑事责任年龄”为切入点,结合校园欺凌案例中“施害者以为年龄小就没事”的错误认知,展示了多份真实判决书:“某初中生因多次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法律不会因‘年少’而纵容恶意。”课堂上,他还特别分析了网络诈骗的新形态——有学生因帮“朋友”转账被认定为“帮信罪”,“不要以为‘只是帮忙’就没事,明知是犯罪所得仍协助,同样触犯法律。”

  针对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李伟提出“交友三原则”:不与纹身、辍学青年称兄道弟,不参与“校园贷”“网络赌博”,不传播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承诺书》签署环节,初三学生小林郑重写下名字:“以前觉得‘小事’无所谓,现在知道每一个选择都可能触碰法律红线。”禄丰法院后续将建立“法治成长档案”,对重点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从源头预防违法犯罪。

  

  沉浸式体验:让法治精神成为心灵 “指南针”

  “请‘原告哪吒’陈述诉讼请求!”永仁县民族中学的报告厅里,一场以“哪吒闹海”为背景的模拟法庭正在上演。扮演“法官”的初二学生小张敲响法槌时,指尖还带着一丝颤抖,但念出“根据《民法典》第1199条,学校已尽到管理职责,不承担侵权责任”时,语气却异常坚定。这场由永仁法院策划的“小法官成长营”,将神话故事改编为“哪吒与敖丙追逐致伤”的健康权纠纷,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过错责任划分”“监护人责任”等法律概念。

  庭审后的“法律快问快答”环节,干警抛出“哪吒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台下立刻响起“因为他先挑衅”的齐声回答。而当被问及“学校如何证明已尽到监管义务”时,扮演“校方代理人”的小李同学熟练展示了“课间巡查记录”“安全告知书”等“证据”。“原来法律判断要靠证据说话!”七年级学生小王拿着“法治书签”感慨。永仁法院计划将该活动升级为“普法剧本杀”,让学生自主改编案例、设计庭审流程,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法治认知。

  从大姚的“案例课堂”到禄丰的“责任教育”,再到永仁的“情景模拟”,楚雄法院正以“精准滴灌”的方式,让法治精神渗透进青少年成长的每个环节。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06/id/88751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优化营商环境】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开远市法院为优化营商环...

>>下一篇:呈贡法院“两室一点”为斗南花市添“枫”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律师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律师舆情网 lsyq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