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人民法院开展“炎夏亮剑”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以集约化作战模式,梳理案件集中研判,紧盯涉劳务费、抚养费、合同纠纷等涉民生案件,持续加大对拒执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本次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共执结案件230件,其中执行完毕96件,终结执行67件,对53名被执行人采取拘传措施,对8名被执行人实际采取拘留措施,执行到位款项合计达2013.47万余元。
“白”+“黑”,破解逃避执行困局
建水县法院的执行法官们以“常态化执行+夜间突击执行”的工作模式,针对长期失联、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实施精准突击,形成执行威慑。
白天,执行干警辗转多地,对涉案被执行人进行详细摸排;晚上,执行干警分小组开展执行行动,深入小区街道、乡镇村寨,多措并举打通执行堵点,促推一批小标的案件顺利执结。
在一起因未支付租赁款引起的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中,被执行人普某在租赁王某的挖机后拒不支付尾款,执行法官两次前往普某所在村委会了解其经济收入及居住情况,并寻找普某本人。
“普某现在在帮他人开挖机,家里还在盖房子。”执行法官了解到,普某有能力履行却故意逃避履行,在依法对普某采取“限高”措施后,普某仍试图通过“已读不回”的方式逃避履行。通过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执行法官在一天夜里将正在街上的普某拘传到法院。在确凿的事实和法律威慑下,普某表示会想办法筹集案款,申请执行人王某也作出让步,最终案件顺利执结。
“动”+“守”,织密全域执行天网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拘传等强制措施,倒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依托银行、不动产、车管等部门协助,通过网络查控查看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利用公安联动机制依法追踪“在逃”被执行人,形成“动”“守”结合模式,精准控制被执行人并予以制裁。
在一起因共同投资冷库引起的合伙合同纠纷中,申请执行人在退出合伙后一直未收到被执行人普某的退伙款。法院经过对普某的财产情况进行查询,依法冻结了其网络资金及银行账户内存款,并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等措施。正在外地做生意的普某因账户被冻结,缺乏生意周转资金无以为继,最终只得主动现身。
“法官,我不同意拿我账上的钱来还,要钱就卖冷库。”普某不愿还款的态度坚决。执行法官劝说道:“做生意都不容易,大家将心比心,以和为贵,冷库要是被拍卖,拍卖费用、利息你算算多少,万一你再因为情绪激动抗拒执行,背上拒执罪,对家中的父母和孩子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普某主动用自己名下的车辆作为履行担保,并在协议时间内凑齐了案款打到法院指定账户。
“软”+“硬”,有力执行守护权益
在专项行动中,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晓之以理、告之以法,从情、理、法角度释明拒不执行的严重后果,促成一批执行案件和解。对不听劝告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手段,不少被执行人主动还款,履行法定义务。
近日,建水县法院依法对一起相邻通行纠纷案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此前,执行法官已向被执行人送达《限期拆除通知书》,但被执行人始终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法院最终作出强制拆除决定。
面对被执行人既不腾退也不配合的态度,执行法官一方面保持依法执行的高压态势,通知被执行人腾退的时间期限,告知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同时与被执行人居住地村委会、派出所等多方取得联系,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保障强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考虑到被执行人年纪较大,耐心向其讲解法律规定和执行程序,引导其理解并配合执行工作。最终,面对执行法官提出的详细方案,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逐渐被消解,多年的纠纷被成功化解。
下一步,建水县法院将不断创新执行方式,守护胜诉当事人权益,让生效判决落地有声,让拒执者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