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律师舆情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律所在线 > 正文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返乡大学生法治宣讲活动成效显著

时间:2025-09-16作者:佚名 来源:兵团司法局

  今年暑期,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青春向党·法润兵团”为主题,组织1089名返乡大学生深入连队(社区)开展“法治大宣讲”活动,用青春力量激活基层法治“神经末梢”,累计开展宣讲1267场,覆盖职工群众9.8万余人次,为师市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多维联动,构建普法矩阵。师市党委依法治师市办牵头,司法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法学会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活动启动前,通过13场次岗前培训提升大学生普法能力,并将“法治大宣讲”与“兵团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成效叠加。在内容设计上,聚焦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围绕土地承包、电信诈骗等热点问题,定制“接地气”的宣讲提纲。例如,叶城二牧场将《中华全家福》舞蹈与法治宣传结合,以艺术形式传递家国情怀与法治精神,让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

  创新载体,激活普法动能。大学生宣讲团打破传统“填鸭式”模式,采用模拟法庭、互动问答、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化形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50团夏河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司法流程。49团海安镇组织学生走进法院,从法庭元素认知到模拟庭审,在趣味互动中筑牢法治防线。线上线下同步发力,48团河东镇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推送“以案释法”短视频,实现“指尖上的普法”常态化。前海街道在跳蚤市场设置“普法小摊”,围绕合同纠纷、劳动权益等开设法律咨询,让法治融入市井烟火气。锦绣街道等单位还与高校合作,吸纳优秀学生参与实践,形成“校地联动”普法新模式。

  精准滴灌,浸润法治土壤。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宣讲团定制差异化普法方案,在田间地头讲解土地承包政策,在农贸市场普及反诈知识。44团永安镇创新“一对一”上门服务,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精准普法。53团金胡杨镇鼓励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在庭院、田间开展“微课堂”,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50团夏河镇将法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结合,组织大学生前往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在实地学习中传承兵团精神,增强爱国情怀与法治责任感。此类“法治+文化”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创新样本。

  “青年是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师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返乡大学生自然存在的亲情、友情、乡情的密切关系和人熟、地熟、事熟的先天优势,推动法治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下一步,师市将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法治宣讲常态化,重点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并鼓励机关职能部门深度参与,形成普法合力。

  


原文链接:http://sfj.xjbt.gov.cn/c/2025-08-29/84369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第十一师司法局第五司法所花田小镇解锁普法新姿势

>>下一篇:第十师北屯市司法局军垦街道司法行政工作室为北屯高级中学新生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律师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律师舆情网 lsyq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